谈谈审计人的职业规划
不管里面谈到的想法、感受如何?都来自我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受不同生长环境及职业阅历的约束,不可能符合每个人的口味,但我肯定是用心在想,在总结,也在督促我自己不断的提升自我,规划自我。所以把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内审人的职业规划。
从事内审工作10多年,因为是财务出身,所以在想转行的时候想到干财务工作,但多年的内审经历,可能对财务从管理、内控、风险等角度考虑的过多,如何实现有效的转变?真正成为一个财务人,应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再从基础干起,本身不愿意;从财务负责人干,一个缺少平台,再者自身对财务管理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如何?又无法得到确切的判断,毕竟多年未对财务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啦。所以内审工作干到这个程度,许多人估计都有同样的困惑,如何实现突破?如何实现创新?如何实现职业规划?
我和一些资深的人力管理人员在交流的时候,也会谈到这个话题,但他们总认为目前我在职业竞争的优势就在内审方面,财务可能涉及到,目前还是不够深入和系统;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也学过项目管理,目前在学习资产评估方面的知识;也听取过他人意见,在坚持学习英语,所以这些目前都是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可能对职业选择有用,但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通过哪种渠道用起来还是一个问题。
结合我的困惑,对目前职业规划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在我认为,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机会或者平台从事其他岗位和职业的话,那就俯下身子,真抓实干,把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干好,下苦工研究,比如你在干财务、审计、采购或者销售等等,不管你从事那种岗位,在目前的这个岗位上一定要干成行家,专家,这是非常关键的。你不能说这个岗位我不喜欢,也不想干,就一直混,与其那样,就再行选择,可能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应为目前有好多人本身从事的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欢的。
第二,在从事目前的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如果你喜欢,想一辈子从事这个职业那就不存在职业规划的问题,更多的事如何选择平台的问题。如果说想拓展自己的视野,也想对自己有梦想,那就进行准备工作,在早不宜晚,因为人的职业生涯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20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那么真正的黄金职业时间不过也就是20多年,因为出入职场,你需要的是锻炼和历练,真正能够成为岗位骨干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等到50岁以后,可以说,职场走入下半场,当然如任正非、褚时健等精英人才不能考虑在内,毕竟是个例。
第三,那就是通过职业规划师,或者身边较为成功的人士,取经学习,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规划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些工作,刚开始干,未必喜欢,但干的时间长啦,估计你也就喜欢啦。有些工作你刚开始喜欢,说不定过段时间,你就厌烦啦,工作就是如此往复,都存在一些你看不到,想不到围城感觉,所以,听取过来人,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那就是在工作之余,必须有意识的去学习和了解,甚至去掌握一些工作之外的技能,俗话说,技不压人,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处处存在变化;比如我们内审人,如果哪天失业啦,下岗啦,那么我们能够确保温饱或者衣食无忧的技能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好几次?你可以想想。
其实说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在有限的职业生涯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跟干审计项目一样,不断的纠偏和调适,在适合自己的轨道里冲锋陷阵;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存在回忆,也存在侃大山、吹牛逼的资本就够啦;如果缺少了值得回忆的努力,那么我们的人生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