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控总失效?
一般对中小企业的看法
一般对中小企业的内控观感,就是缺内控、或内控失效,常见的说法有(且不限于):
1、人员不足:中小企业通常拥有有限的人力资源,缺乏专门的内控人员或团队,这导致内控工作无法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执行。
2、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中小企业可能缺乏内部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无法正确识别和评估风险,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内控措施。
3、资金限制:中小企业通常在资金方面相对有限,可能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和维护完善的内控体系。
4、管理层关注度不高: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可能过于关注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忽视了内控的重要性,导致内控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5、组织文化和价值观:中小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可能不够注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导致内控失效。
6、缺乏内部沟通和协作:中小企业可能存在沟通不畅、信息闭塞的问题,导致内控信息无法及时流通和共享,从而影响内控的有效性。
7、缺乏监督和审计:中小企业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缺乏对内控的监督和评估,进一步导致内控失效。
针对这些原因,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内控,例如培训员工,建立内控团队,制定明确的内控政策和程序,提高内部沟通和协作等。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在理的话:没调查就没发言权。很多砖家、学者,几乎没有跟过中小企业,自然很难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中小企业的业主,大概率也很难能感受到,这些砖家、学者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
就以坊间常见的内部控制的说法,大约都没办法打动这些中小企业业主,更难让他们相信在管理制度(所谓的内控制度)上琢磨出一套书面材料,就能让中小企业足以回避各种风险。
例如,成本会计----对中小企业业主来说,产品在报价前就已经核算过产品成本,那么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在产品销售之后的好几天,甚至几十天,这个时候核算出来能干啥,这一段等待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知又发生多少宗生意,你迟迟给出一张满满的数字的《验尸单》能干啥?
所以,砖家、学者说得口沫横飞,中小企业业主会口头说:你们说得太对,我确实遭遇到这么些问题。然而心里腹诽: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最坏了,就是想让我掏钱而已。
所以,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就是学者专家与中小企业业主之间互动的真实描绘。
甚至有中小企业业主问我:我根本不需要内控,那能做什么?!然而事实是,他们在企业内部任何的决定与规范的流程就是内控,只是完整不完整,只是有没有充分考虑他们能承受的最大风险。业主们对内控的误解可以到达这样的程度,更别说那些砖家学者的短视频、公众号文章,甚至公开的演说,压根就引不起业主的一丝半毫的兴趣。
事实:建议、分析内容与中小企业的实质情况不对称
中小企业本身就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甚至相应的业主、主管本身都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要针对上述的建议实施,只能是充满无力感、挫折感,甚至直接选择无视。????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正处于事业开拓期、上升期,属于甘冒较大的风险,以获取更大的机会利益的时候,让中小企业去制定所谓的完整的内部控制,无异于是对牛弹琴。?????
再则,中小企业相关人员,因经历的限制,导致对风险的辨识、判断与因应都缺乏认知,更无法起到及时采取风险应对;倘若中小企业的业主能充分的认识风险,知道风险发生的机率与可能造成的损失,自然会谋求各种方法去回避风险,或迎接风险。
建议与中小企业业主的期盼相差太远
或者有人会建议中小企业可借助外部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审计,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的建议。
然而事实上,一个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宁可节省资金也不愿意找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是,那些所谓的会计师本身的经历不足以指导中小企业最期盼的研发与销售。
最后就是,外界仍然讥评中小企业缺乏内控,仍然按大型企业的模样给出中小企业无法做到的建议,例如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
前述的情况,就犹如台上官员口沫横飞的说未来几年出生人口还会减少多少,为了经济、社会与民族前途....大家要配合政策,努力确保三胎....而台下的听众,则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房贷、车贷、卡贷,还有遥远的学贷,不要生,顶多生一个,养不起自己受累。这就是明显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犹如窗户纸般脆弱,神奇的是没人愿意搓破它。
同样受骗,内不内控也就五十与一百
case1
2002年,某企业被海关稽查后,降类;骗子上门曰有个巧妙的机会,可以活动一下回复到A类,需要24万的活动费,前提是要保密,否则就没有然后。
等骗子收到24万后,就真的没然后。而经手人是老板非常信任的干部(非亲属)。
case2
2003年,不知是不是同一伙,骗子再上门,称某海关稽查科长XX兵,有这个事那个事,让企业协助、赞助50万;财务主管深觉不合逻辑,让报关员必须且立即亲自找XX兵核实。报关员从某会议室门缝中看到XX兵正在开会,于是拨打骗子留下的手机,接通的同时,眼见XX兵一手拿水杯,一手拿笔画记,根本没听电话。
case3
近期,某骗子通过这个那个渠道,找上某民营老板,称XX专项,通过华为某某平台,可以从中套钱出来(贪婪),但要签这个合同、那个协议,且要引水,所以要民营老板汇20万,然后从华为平台套出80万;前提也是必须绝对保密,否则曝光了就什么都没了。(也玩保密游戏)
事件还在斗智进行中,且听下回结果分享。
case4 2020年长沙23岁海归女财务2小时被骗1919万元
事后,某公众号解析:
如果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稍微完善一点,骗子是没有那么轻易对手的。从新闻报道来看,该单位的资金内控缺陷可能有:
1.资金付款缺少必要的相互牵制,通常,对外付款至少两人和两个U盾在网银进行操作,才能转账,诈骗分子只是控制了女财务电脑,就能转出上千万资金,说明该单位的女财务,单独一人就能划转资金出去,没有牵制。
2.海归女财务刚毕业参加工作,作为用人单位应该知道她的经验和能力是有欠缺的,应该针对资金操作相关风险进行必要培训,让女财务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了解一些常见的资金欺诈。海归女财务轻易所谓“公检法”的“洗钱”、“安全账户”等说法,说明该公司并没有进行岗前必要培训。
3.对银行账户的资金变动,可以开通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的手机短信提醒,这样万一有人未经授权转出资金,能及时发现。该单位资金分45次转走,单位没有及时发现,说明该单位这方面的控制也是欠缺的。
所以,表面上看,是海归女财务“很傻很天真”导致被骗,其实,单位内控薄弱才是真正的原因,作为单位,不能把资金安全依托在一两个人身上,而是要有多层次的内控体系,通过内控措施来保障资金安全。
这个企业还不算是中小企业。
这些诈骗都有共同点:当事人(被诈骗的人)必须保密,才能解除风险、或谋取不当利益。
总而言之,但中大型企业内控也不见得就完整,中小企业内控也并不总失效,说中小企业内控总失效,基本是五十笑百步,还是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并随时有危机意识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