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税务的巅峰对决
商业的本质就是搞钱,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次搞钱背后都有完整的商业链,从如何采购、如何生产,如何获客,如何收款等都涉及大量的资源调配和商业博弈,这些商业博弈都偷偷地被小会计记录了下来,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搞钱故事。
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伯乔尼叔叔的“借贷记账法”,会计成为解读人类文明的一个小“密码”。
据说,我国有2000多万会计人员,如此规模庞大的财税搬砖小分队,该有属于自己的对决。
一、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财政部的追求很简单,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利润。
税务局的诉求也很单纯,老老实实的交税。
至于坏账准备等备抵核算,是会计自己瞎捣鼓的,是会计准则谨慎性的体现,人税法根本懒得理你。
于是乎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文字游戏纷纷来袭,瑟瑟发抖的小会计又开始口吐芬芳、问候大佬了。
不要哭泣,不要悲伤,无需芬芳,也不要怨恨大佬们。背上行囊卸下戎装、莫问前路 、继续你的CPA之旅!
二、小会计与小税务的小对决
个人除非是搞钱小能手,否则其直接纳税较小,个人税负无非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及特定的财产行为税,如卖房,流转税是转嫁到个人消费者头上,已经包含到商品价格中了。
纵观18罗汉,纳税人主要是各个搞钱组织,主要为法人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商会、协会、学会等等。
之所以会出现个人与市场主体在税负上的差别,主要现代的会计记账是用在各类公司中,其每月发生的账务,月底结账,继而编报财务报表。增值税以销项减去进项轧差后缴纳。企业所得税是以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缴纳。
会计学理念中,首先按照交易事项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将交易事项归类为会计语言,涉及到税费时,根据交易事项所承载的内容结合税法,将其计入到会计科目中。
现代商业是复杂的构成,需要会计将复杂的搞钱过程翻译成具体的商业语言,编制相关报表。
会计做账需要讲究主体,也就是账簿视角,一般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或者为了某个事项精确的核算,还会针对该事项精细化的作出台账,比如研发台账,好多小公司就是由小会计加工组装、胡编乱造的。
三、会计所与税务所的大对决
听说财税行业也有个鄙视链,注册会计师是最牛X的,往下就是税务师、再往下就是中级会计师。
上个世纪末、小会计与小税务终于从年少深情走到了相看俩厌,一往情深的小会计越来越搞不懂小税务了。
税务其实就是把会计语言翻译成税务语言帮企业去报税。随着小会计与小税务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越看越胀气,这个时候税务师脚踏七色祥云应天而生了。
虽然税务师没有法定业务,像个无聊的小胖,但是由于税务系统对企业威慑力最大,吃瓜群众以为税务师有关系,一些税务业务都痴迷找税务所出具报告。
其实税务所能出的报告会计所全部可以生产、批发,税务师事务所有点像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小分队。会计师税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财税公司标准玩法都是一套人马,N个牌子。
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一些地方的税务所可以生产、批发高新专项审计报告,是否有法理依据?似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