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这样炼成 辉煌这样铸就
创刊500期以来,《财务与会计》既是我国会计人交流和沟通业务的权威平台,也是会计人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最崇敬的良师益友,其取得的荣誉和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对于其权威是怎样炼成、辉煌是怎样铸就的,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本人通过与《财务与会计》编辑部老师十多年来的接触,发现了他们的两大“秘诀”。
江苏省南通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刘志耕
一是坚持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第一线了解、掌握实情,挖掘题材。记得2004年春,《财务与会计》编辑部的老师与我联系,希望我帮忙联系几家经营管理有方、业绩可圈可点的企业作为他们的采访对象。经过认真筛选,我落实了几家重点企业,很快编辑部的两位老师就赶到了南通。这是我第一次陪同采访。对于每家企业,编辑老师总是从企业的基本情况开始,了解企业对主要业务流程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特别是产品成本核算、涉税处理及投资理财等,询问企业如何加强关键业务流程的财务管理、企业会计核算中有何疑点和难点需要解决。记得了解一家企业如何扭亏为盈时,两位编辑老师听得特别认真,仔细询问,详细记录。由于财务人员不太善于总结和挖掘,编辑老师就在听取情况介绍时重点提示财会人员分析、挖掘财务部门在企业扭亏为盈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起到的作用。通过编辑老师的不断提示和梳理,企业不仅明晰了财务工作对企业效益增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指导了财务人员如何总结和提炼自己的成绩,以提升财务部门在企业的影响和地位。每次采访结束时,编辑老师不仅邀请财务人员将挖掘出的实务素材形成文章给编辑部投稿,而且还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的如何写好财会文章的问题有问必答。这不仅使得编辑部有了新鲜的实务素材,也对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提升写作水平进行了一次难得的培训。
尽管这是第一次陪同采访,我却感受到《财务与会计》在我国财会实务界之所以有如此的影响和权威,完全是编辑部老师长期以来坚持走实务路线,坚持深入基层挖掘素材、辛勤耕耘的结果。
二是勤于探索研究,坚持与时俱进,确保对会计实务的引领和指导。今年5月,编辑部的三位老师再次来到南通,就管理会计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采访。我有幸再次陪同老师们来到一家对管理会计很有研究的公司,公司总会计师以《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为题,通过产品定价和成本管控两方面的实际案例,介绍了利用财务会计及其他相关资料所提供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企业正在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对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决策和规划,以发挥财务部门利用管理会计职能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方法和经验。本次南通之行时间很紧,虽然仅采访了两家企业,但都突出了解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实践和重要作用,证明了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的有机融合和相得益彰,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次陪同又让我有了新的发现,即《财务与会计》创刊三十多年,其之所以能在我国财会期刊界兼具影响与口碑,不仅是因为编辑部始终植根于财会实务,坚持以反映和解决会计人的财会实务问题为根本,还因为编辑部一直坚持引领对财会实务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但这种探讨和研究又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所以,《财务与会计》刊登的涉及理论的文章总是以实务为基础,以引领实务的理论为指导,不是简单的实务,而是重内涵、析问题、解困惑、起引领、可持续的实务。这就是为什么三十多年来《财务与会计》涉及理论的实务文章总让人感到不空洞、不说教;这就是为什么《财务与会计》不仅一直保持着实务方面的绝对优势,而且还一直引领着我国会计实务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
陪同编辑部老师采访不是简单的荣幸,而是学习和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让我懂得了实务界会计人写财会文章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要能够反映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实务操作、引领实务方向。尽管这两次陪同采访的发现有偶然性,但平时向编辑部投稿时编辑老师提的要求,以及编辑部的各种征文启事,都是一再强调投稿要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偶尔陪同发现的两大秘诀绝非偶尔。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