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谲云诡的研发费用
提到研发费用,好像最牛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发费用已经与政府专项资金、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产生了关联。
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
一、3个口径
1、会计核算口径,由《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规范。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由《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规范。
3、加计扣除税收规定口径,由财税〔2015〕119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第97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第40号公告规范。
4、会计口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核算研发活动支出,而企业研发活动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判断的,无过多限制条件。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实力是否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因此对人员费用、其他费用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6、加计扣除政策口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细化哪些研发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核心研发投入,因此政策口径最小。可加计范围针对企业核心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发直接投入和相关性较高的费用,对其他费用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应关注的是,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采取的是正列举方式,即政策规定中没有列举的加计扣除项目,不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二、怎么证明进行了研发活动呢?
由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视角,导致不同的企业对研发活动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这样一来,通常研发活动都是以研发项目作为单元开展,只要研发项目有立项、有过程记录文件、有结项,基本上都可以认为该项目就属于研发活动。
企业只需要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就能证明自己从事了研发活动。辅助账其实就是研发费用的统计表。对于没有系统的企业来说,在进行研发费用的日常归集管理时,需要企业内部人员自己来确认每一笔的费用是否符合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是否和研发活动有关,是的话就按统计表的格式进行记录,同时在统计每一项费用时需明确关联研发项目、凭证号、研发费用类别、摘要等信息。
三、真正魅力
1、假设某制造企业2021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000万元,研发费用2000万元。
(1)按正常25%的企业所得税计算应纳所得税额3000*25%=750万。
(2)按高新技术企业15%的企业所得税享受加计扣除计算应纳所得税额(3000-2000*100%)*15%=150万元。
这个差异还是比较直观。
2、而研发费用支出补助政策则更为简单粗暴,通常是按研发费用的比例给予补助。
但是这类补助主要针对企业研发费用投入金额较大的企业(有纳税要求),基本没小企业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