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间在多个岗位锤炼后,他从管理岗位退回成本会计重新夯实专业能力
嘉宾:Allen 性别:男 工作年限:10年 所在城市:惠州
虽然很多人从事的工作脱离了所学的专业,这种分离在开始会有一段不舒服的断奶期,社会的教育比学校的教育更直接和残酷。Allen学的是工商管理,传说中的万金油专业,比起同类的金融、人力、财会来匹配工作比较难。在经历了三年的寻找后,Allen下定决心从事会计工作。
一、经历过才用心去选择
与科班出身的会计相比,Allen很清楚自己的知识短板,大学期间那点财会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他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以及把工作中的每个问题都当做学习的机会,真正的问题导向,从一点一滴开始,再到系统性的学习会计税务审计知识。
Allen会计岗位起步是一个电子企业的往来会计,工作内容非常的简单,即使没有会计基础的人练习一个月就能上手了。他清楚知道自己还没有选择的资本,先扎扎实实把这份工作做好,趁此机会多多的进行知识储备,他留意观察其它岗位的操作,朦胧感觉成本会计更有前途,希望在机会来临时能够抓住有更好的发展。
一年后隔壁X企业在招成本会计,其实大企业成本会计分的比较细致,有的把制单员、统计员、往来、采购等都纳入成本范围,Allen顺利的跳了过来。规模大制度完善的企业是最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Allen如饥似渴的进行系统的学习,领导和同事都很愿意帮助他,也提供了调岗总账、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机会,可以全面的了解整个财务工作。
经过对比之后Allen在逐渐的思考自己是走管理还是专业的道路。
二、走专还是广的道路
年轻时很容易有种错觉,即当了会计主管、财务经理带一个团队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Allen一开始也是向这个方向努力。
在X公司担任子公司财务经理时,Allen把工作想的过于简单了,没料到很快和子公司总经理发生了一些冲突,成了子公司里不受欢迎的人,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按照制度进行监督反而像做错了事一样。这个问题Allen在之后的职业生涯里一直在想症结在哪,其实上任前他的管理能力都是自己摸索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是单向的业务视角思维,而非管理思维,只考虑了自己的监督职责忽略了自己更重要的协助职能。
之后Allen选择到了S建设公司从事会计主管,负责整个核算和报表工作,参与一部分团队的管理工作,参与与主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他得以旁观的看和思考对照自己的能力,找出不足和弱点来,这是之前从没正视过的问题。在这里Allen发现公司的账务因为历史的原因没有完整的体系,存在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选择了将其作为一项挑战,在得到领导的许可后,从头开始对核算体系进行了重建,把账务进行了清理,开始用制度来规范账务,效果很快得以显现。
Allen开始问自己是否具备了一个团队领导的所需能力?
三、退一步是为了更好的基础
考虑到在S公司虽然很顺利,但对自己的能力成长缺乏必要的帮助,Allen想着力提升自己在某项业务的能力。他在面试时发现自己虽然每个岗位每个模块都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没有哪一个模块非常突出,也就是说没有核心竞争力,需要退回来再打基础。
相对于会计各岗位来说,Allen更倾向于选择成本会计,因为这个岗位掌握的信息、接触的人、发挥的价值是其余岗位均不能比拟的,也不是很容易被替代的,更能锻炼自己的全方位思考能力。Allen入职了G股份公司担任高级成本会计。
Allen全面分析了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首先是沟通能力,既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也需要提供重要的信息,都是建立在和人打交道的基础上的;其次是扎实的专业能力;再次是跨专业思考的能力,说业务听得懂的话,想业务在想的事,建立同一沟通频道;最后最重要的是业务模块的规划能力,从了解到熟悉再到塑造,业财融合是块硬骨头。
Allen长期的职业规划还是走管理路线,希望自己是专家型管理,能让人服气的管理,而不是官僚型管理。如何尽快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他近期一直在思考的事,现在时间是禁不起浪费的,他希望想透彻了就全身心的去投入努力。
Allen很羡慕口才很好的同事,他自己是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还特意想了很多办法去改善只是没什么效果,到后来他不想再拗着自己强求,开始尝试接受自己的现实,随着阅历的增长感受到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主人公寄语
1.趁着年轻多拿几个证书,证书是专业底气,也能带来机会
2.一定要有精通的业务模块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3.尽早选择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需要时间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