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收款项审计常见造假手段及审计思路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半岛彩票官网下载。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预收款项在资产负债表列示为一项负债。实务中,很多人对于像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等等资产类的科目“盯”得比较紧,但是对于负债类的科目往往比较大意。
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预收款项的审计底稿,很多人往往做的审计程序普遍就几个:对预收的负数重分类;账龄划一划,按款项性质分一分,满足附注披露要求;大额的预收款项发发函;账龄比较长的了解一下原因并做个审计说明,或者简单抽查合同看看,完事。印象中很多新人一般都是这么做的,那这样做有问题么?这样做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预收款项审计底稿。
预收款项做的审计程序,常见的(错误、舞弊手段)审计程序有几个:
1、对预收款项期末余额负数的进行重分类。
这个重分类还是挺重要的,因为一般是重分类到应收账款,而重分类到应收款项就很有可能涉及到要计提坏账了,这种如果金额比较大、账龄比较长的话,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可能就比较大了,可能会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值损失等等科目的认定。
2、对同一客户既有应收账款又有预收款项同时挂账的情况,一般要进行对冲。
这部分在实务中也很常见,由于不同企业业务模式、核算方法不一样,再加上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不同,可能会存在同时挂账的情况,这一部分一般是需要对冲的,如果不对冲,应收账款可能就会对应一部分坏账准备,同样可能会影响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等这些科目金额。
那怎快速找到同时挂账的客户呢?这里有个Excel小技巧,把应收账款、预收款项期末余额不为0的部分筛选出来,将客户名称重复值的标出来,这样就可以一下子看到有哪些客户是需要对冲的,这是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