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不是要消失了,而是要“进化”了
做财务的我们这两年不好过,除了“金三”的压力,更是在纷纷扬扬的“会计消失论”和“管理会计转型论”之间纠结,一边是冰一边是火,我们这些财务人就这样在这“冰火两重天”内涅槃。这一刹被“会计消失论”冰到危机重重,那一刹又被“管理会计论”的广阔前景而火热到热血沸腾而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一番。
多变的时代,多变的商业环境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也不断提升与完善。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复式记账,从增减记账法到借贷记账法,从珠算计数到会计电算化,无一不是变革的产物。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变化越来越快了,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已是平常,如今许多城市拿着一个手机出门吃喝玩乐住就可以全部搞定。同样互联网、信息化的突飞猛进也已改变财务核算与管控的模式,会计机器人的问世让我们财务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即然该来的迟早会来,我们与其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如冷静下来,放下恐惧深度思考一番,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变的,都变了哪些,会走向哪个方向,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要进行职业“进化”。
进化的方向
我们没有办法不去“进化”。思维超前、先知先觉的人引领进化,嗅觉灵敏、行动迅速的人跟随进化,而那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愿进化的人只有等着被淘汰。
万变不离其宗。原则性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起码是不轻易改变的。比如会计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语言,决定了会计的职责是为企业经营提供服务的。好比衣服无论款式怎样变化,但都要根据人的身材来设计,上衣的构造离不开身体与袖子,下身构造离不开裙子与裤子那样。我以为不仅是管理会计和税务方面,核算会计层面机器也无法完全替代。有些规则和数据还是需要人来设定与完成。比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账套前期的设置与搭建、各种减值准备的判断、所得税递延税款等诸多涉及职业判断的还是需要人来进行操作,替代的是那些简单重复、规律性的工作,如销售收入根据业务终端直接生成记账凭证、费用报销根据报销模块直接生成费用凭证、固定资产购置根据资产模块直接生成资产购置与折旧摊销凭证等。
我们的变革方向,就是让自己怎样为企业经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比如通过管理会计,把企业内控与信息化深度融入业务经营中,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与服务;根据企业经营和商业模式搭建准确高效的核算体系;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升信息系统的操控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合理、合法处理各种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职业判断等。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以史为鉴,找出生命生存规律和发展方向的系统性科学理论,是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一种假说。而我们财务职业的进化,同样是要找出职业生存与发展方向的系统性的东西。